为探索未来海域空域交通新方式,近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复杂系统与控制研究所青年教师方旭教授和学生研发的“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首飞测试成功。
飞行测试测试了“星海一号”在空中以及水面各个场景下的飞行航行性能,其中包括地面的起降测试、空中飞行稳定性测试、水面起降测试、水面航行测试等,每一项测试任务都成功完成。此外,还开展了50千克载重下的稳定性测试,大载重条件下的地面起降、水面起降、水面航行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稳定灵活的性能。
“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四轴八旋翼的动力布局,在冗余动力保障载人及运输飞行安全的同时,能够输出充足的动力以满足各类应用的需求。它的八个旋翼共可输出320千克以上的升力,所配备的浮筒在水中可以提供300千克以上的浮力,满足在大载重条件下水面航行的需求。除此之外,“星海一号”飞行器的可拆卸结构,为飞行器的运输、存储、以及维护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传统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着重于地面起降以及空中飞行中的特性进行研发,并不具备水面降落及水面航行能力。而“星海一号”飞行器增加水面起降及航行的功能,为海上作业、海上搜索救援、海上运输等多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星海一号”的首飞标志着大连理工大学为物流运输、应急救援、高端出行等低空经济场景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未来,“星海一号”也将向长续航、多功能、规模化等方向延伸,为低空经济加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转载抚顺新闻网,原文链接为:
https://www.fs024.com/network/shehui/2025/08/06/807502777482745634.shtml
附件下载: